案例中心 / CASE CENTER

案例中心
  • 石化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案例

    1.项目对象对某石化结构按设计规范JB 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进行应力分析和疲劳分析,如图1所示。图1几何模型-模型12.网格模型本分析结构分析采用Solid186单元。在应力平顺区网格稀疏,结构不连续及应力集中区网格加密,在壁厚方向划分层数大于等于3层,模型1的节点总数为1981752,单元总数为442923。有限网格模型见图2。模型2的节点总数为849456,单元总数为198650。图2内缸支撑平台示意图3.力学计算3.1边界条件3.1.1模型1载荷边界条件在与介质接触的所有表面施加压力P;在各接管端面施加内压引起的平衡

  • 火电结构的强度分析案例

    1.项目概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科学地发展经济、保障电力和能源共给至关重要。近20年的时间内我国保持了10%的GDP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对电力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发电厂。中国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尽管一直在努力发展多元化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对煤、油、气等一次化石能源的依赖依旧极高,煤电更是重中之重。随着人们对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认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因素,降低碳排放量正成为一种国际共识。中美两国已将提高能效列入2009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在这种形势下,火

  • 核电结构的强度分析案例

    1.项目概述国产自主研制核电AP1000机组,为了确保核电AP1000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达到设计的要求、保证在安装、运行等各类过程和工况中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对核电AP1000汽轮机低压外缸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安全性评价。根据三维实体模型,使用了两种思路进行了简化,得到了由片体、线体构成的模型I和由实体、片体和线体共同构成的模型II分别用于构建三维有限元离散模型。对于模型简化得到的实体、片体和线体,分别使用了实体单元、壳单元和梁单元进行离散。两种几何模型简化方法、各类几何体使用的单元和简化流程如图

  • 焊接残余应力有限元案例

    1.项目概述为了明确数值模拟方法对于焊接残余应力模拟的适用性,研究采用MSC.MARC软件及SYSWELD软件对于厚板多层多道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建立、材料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施加、热源模型的参数设定及求解计算,实现了厚板多层多道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元死活技术可以实现焊接过程的模拟分析;焊接横向应力、厚度方向上应力的峰值拉应力均低于屈服应力,而焊缝纵向应力则与屈服应力相当,且主要作用于焊接起始端和终了端;结构焊接后整体的位移不大,小于2mm;MARC与SYSWELD软件模拟的

  • 高温阀门结构强度与寿命分析

    1.项目概述以往亚临界汽轮机部件只要满足常规强度设计规范就可以了,但超(超)临界汽轮机还要满足一些非常规强度设计要求,如蠕变、疲劳、冲击方面的设计要求。简单讲,蠕变是长时间持续高温下部件发生永久变形或损伤;疲劳(这里指“低周疲劳”)是高温部件承受高幅低周载荷变化作用而导致其寿命损耗的现象。汽轮机启动、停机过程中的蒸汽压力和温度不断变化,热-机械应力交变循环导致低周疲劳寿命损耗,当机组步入额定工况运行时,持续的高温高压蒸汽作用势必引起蠕变及损伤,不断重复的启动-运行-停机过程就致使蠕变-疲劳耦合在一起,

  • 法兰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1.项目概述主汽阀密封性能好坏关系到阀门经济、安全运行,密封受阀盖螺栓预紧力作用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密封两侧与接触部件之间形成密封面接触,预防高温高压蒸汽泄漏。密封面上的工作比压由两部分合成:一是预紧密封比压;二是由蒸汽压力形成的比压。目前国内1000MW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再热中压缸进口蒸汽参数已由原来的6MPa/600℃提升到13MPa/620℃。中压缸蒸汽阀往往承受着汽轮机组的最高温度,因此对阀壳和阀盖之间的U型密封性能要求很高。传统进汽阀采用平板型环状密封圈,依靠螺栓压紧密封圈获得密封效果。平板密封圈长期处于高温高压

  • 冲击构件快关动强度有限元分析

    汽轮机主汽阀是机组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它是控制汽源开关的总闸门,直接承受锅炉出来高温高压蒸汽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如紧急停机、事故工况需要主汽阀快速关闭,还有,电网调峰时出现异常的波动有时造成机组与电网之间解列,为了防止机组“飞车”,主汽阀应具备快关能力

共有4页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177 0650 7750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中国智谷富春园区C412
邮箱:service@tuopulead.com
Copyright 2021,www.tuopulead.com,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2022001877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浙公网安备 33018302001468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